玛咖介绍汇编——玛卡百科知识大全

玛咖是什么

Maca,音译为“玛咖”,也有音译为“玛卡”,学名:Lepidium meyenii Walp,在西班牙语中称为:Maca。为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

玛咖原产于秘鲁海拔35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脉。2001年中国于云南丽江移种该植物。随着种植技术、科研成熟,中国的云南玛咖在营养上平均与秘鲁相等,甚至高出秘鲁玛咖。玛咖叶子椭圆,根茎形似小圆萝卜、须多,是一种纯天然食品,玛咖的营养成份非常丰富,有着“南美人参”、“天然的荷尔蒙发动机”的美誉。玛咖可食用部分为其下胚轴(即是根部,或称为 玛咖果),玛咖果的成长颜色不同,优势呈金色或者白色、淡黄色、紫色、黑色。其中,白玛咖、黄玛咖最为常见,而黑玛咖则比较稀少,每年产量中,黑玛咖的产量仅占5%左右。玛咖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

玛咖的适宜种植在高海拔、低纬度、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 目前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南美州安第斯山脉,以及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这两大主产区有较大面积的适种土地。中国云南 香格里拉和新疆、西藏等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形态特征

关于玛咖具体的种属曾经引起较大的争议。首次对玛咖的种属进行确认的是德国植物学家Gerhard Walpers,他于1843年将玛咖正式命名为Lepidium meyenii Walp. 。[2.1]

Dr.Gloria Chacón

Dr.Gloria Chacón

但20世纪60年代开始,秘鲁利马San Marcos大学的植物学家Gloria Chacón博士基于形态学观察和比较分析德国和美国的玛咖干燥样本,结合自己长计的玛咖组织化学和病理研究,指出目前生长在秘鲁的玛咖在很多形态学上不像1843年Gerhard Walpers所描述的那样,而且两者的组织化学、药用功能和目前分布范围有所区别。因此她宣称发现了一种植物新,并命名为Lepidium peruvianum G. Chacón de Popovici. ,该新种得到美国和欧洲主要的植物干燥标准的收藏认可。然而,一直以来,玛咖在秘鲁仍然被普遍称为Lepidium meyenii Walp. 。[2.2]

属于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在植物形态特征上与其他独行菜属植物有很多共性。目前已知独行菜属植物约175种,全世界有广泛分布,为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常具单毛、腺毛、柱状毛;茎单一或多数,分枝。叶草质至纸质,线状钻形至宽椭圆形,全缘、锯齿缘至羽状深裂,有叶柄,或基部深心形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萼片长方形或线状披针形,稍凹,基部不成囊状,具白色或红色边缘;花瓣白色,少数带粉红色或微黄色,线形至匙形,比萼片短,有时退化或不存;雄蕊6个,常退化成2或4个,基部间具微小蜜腺;花柱短或不存,柱头头状,有时稍二裂;子房常有2个胚珠。短角果卵形、倒卵形、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开裂,有窄隔膜,果瓣有龙骨状突起,或上部梢有翅。种子卵形或椭圆形,无翅或有翅;子叶背倚胚根,很少缘倚胚根。

其地下部分的块状根茎,长10至14厘米、直径在最宽部分3至5厘米,周长为15厘米;形似小圆萝卜,且须多。玛咖有两种类型的颜色:黄色和紫色,质地稠密具有一定硬度。须根呈白色,长达15厘米,在各个方向上大量延伸。叶子的长度为20至23厘米,具齿痕,叶形二回羽状分裂,长8至13厘米,宽3厘米,生长垂向地面。叶柄很结实,可达到的长度超过10厘米,二级茎形成分支,长10到16厘米。

玛咖是独行菜属中唯一生有肥厚的下胚轴的物种。下胚轴与根融合,形成了一个粗糙倒梨形的块根。玛咖根部的形状和体积差距很大,有三角形、椭圆形或矩形。玛咖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每一株都被认为是独特的基因品种,黑色是被公认的效果最好的玛咖。与秘鲁出产的黑玛咖相比,丽江出产的黑玛咖色泽更黑。特别的性状(主要指根的颜色)会根据其不同营养和治疗特性而被特别的人工选培育。

颜色较深的玛咖根,如黄色、紫色、黑色,含有较多的玛咖多糖、玛咖稀与玛咖酰胺。黑色玛咖被认为在玛咖种类中是营养价值最高,口感上兼顾了甜与辣。临床证据上显示玛咖可以治疗老鼠的前列腺肥大,并有抗疲劳、抗氧化、提高运动能力、生育力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该段 玛咖介绍 引用文献资料?

[2.1]— Quirós C F, Cárdenas R A. Maca[A]. Hermann M, Heller J andean roots and tubers: ahipa, arracacha, maca and yacón[C]. Rome(Italy). IPGRI—Promoting conservation and use of underutilized and neglected crops 21, 1997: 175-195.

— 玛咖药用价值与引种培育研究进展. 王义强 陈章靖 王启业 赵宗凯 罗浪 钟洁. 经济林研究. 2014年02期

[2.2]Lepidium peruvianum, Chacón - Maca - Lepidium meyenii Maca - Lepidium meyenii Maca. Rain-tree.com. Retrieved 2012-10-26

生长习性

玛咖的主要食用部位是玛咖根,播种后7-9个月,玛咖植株长到12-20厘米长的时候,可以得到膨大的玛咖根,数月后又可开花,开花后一个半月就可以得到果实。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玛咖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只要1年时间,有研究报道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只要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选择合适的季节播种,在野外生长的玛咖完全可以在一年内完成生活周期。然而更多时候,当玛咖根长到最大直径约5厘米,受限于雨水量,人们将它挖起,晒干,贮藏一段时间,等条件合适时,玛咖根可以再萌发,栽培后4-6个月收获种子,这样玛咖就需要在两年内才能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因此说玛咖是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

玛咖要生活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昼夜温差要大,生长条件比较恶劣。玛咖的生长条件非常苛刻,它只适宜生长在高原山区高寒地带,要求昼夜温差30℃以上、雨量充沛、周围有淡水湖,这种独特的生长条件限制了它的种植。而且由于其对土壤养分极强的“吸收力”,每收获一季,土地需休养七年。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和中国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地区是最符合以上这些严苛的条件的种植地。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范围有两大地区,一为南美洲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地区,另一地区是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主要因为这几个地方具有地形复杂与立体气候明显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高寒植被区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交汇地带。

繁殖方式

玛咖采用播种方式繁殖。玛咖为自花授粉作物,采用单株留种,能较好地表现种性。选择符合此品种特征特性、形状整齐、外皮光洁、须根少、根头短缩、无病虫害的玛咖作种株,3月初移栽于整理好的留种地,株距10-20厘米,行距30厘米,栽时压紧土,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生长期间追肥1次,花期注意防治蚜虫。

6月上旬,当角果初现黄褐色时,及时将薄膜平铺于行间,并用石块压紧,选晴天下午,轻拍植株,将种子抖落,微晒后,用通气良好的袋子储藏,保存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

玛咖种植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玛咖需要依据不同季节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品种。在玛咖品种选择中,应以肉质根肥大、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适时播种?

根据每个玛咖品种的特性和市场需要,尽量把肉质根膨大期安排在适当的生长季节。两年期玛咖的栽培,应在秋季适当早播,使幼苗能在20℃至25℃的较高温度下生长,到秋末冬初气候逐步下降到适合肉质根膨大的最适气温5℃—15℃。种子一般在2℃—8℃开始发芽,发芽适温为18℃—25℃。

合理密植?

大型玛咖的丰产栽培,一般采用0.5—1.0尺/株行距,每亩2000穴,每穴播种5—10粒,播种后盖细土2厘米。

整地、施肥及田间管理?

玛咖的丰产栽培,以采收肉质根为目的,而肉质的肥大、细嫩与否,直接关系着产量和品质。所以土、肥、水对玛咖的栽培有着重要意义。

在土壤的选择及深耕方面,选择富含有机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土壤要深耕一尺。烘晒十五天以上,然后充分耕细整平,以4—6尺开厢,厢沟1尺,开厢栽培可以排水防涝。

在施肥方面,玛咖对肥料的吸收量大。因此施肥时应以基肥为主,结合追肥。一般追肥三次以上为宜。第一次在肉质根开始膨大后追施人畜粪。第二、三次在肉质根已膨大到一定程度后施入畜粪加上草木灰,促进根部的膨大。如果施肥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发生苦味。

在田间管理方面,玛咖幼苗出土后生长迅速,发生拥挤,要及时匀苗。一般当叶子在1—2片时,开始第一次匀苗,每穴留苗3株。3—4片叶子时,匀苗第二次。5—6片时定苗,每穴留一株。

采收?

玛咖一般需要9个月才能成熟,因此在每年的五月或六月采收。过早收获影响产量,过迟收获品质不好。

首页
电话
联系方式
免费领玛咖